2023年7月27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主办,西南大学、重庆出版集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讨会暨《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发布会在西南大学顺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西南大学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维伦主持。开幕式上,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致欢迎词,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等分别致辞。
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陈兴芜向与会嘉宾介绍《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大会还举行了赠书仪式。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在线上作主旨报告。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指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持续深化,更加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即将发布的《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集结了一年来世界社会主义领域发展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体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执着的学术追求,对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辉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的最大收获、最大成果,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主要内容、实践要求和世界观方法论以及长远指导意义,以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阐释,深刻揭示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事理、哲理、情理,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汇集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强大真理威力,深蕴着道理、学理、哲理,彰显着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彰显着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各位专家学者推动理论创新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并进行系统阐述的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一是把握好推进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基本内涵。二是保持开阔的视野,提升研究阐释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深入挖掘原理性理论成果,积极进行基本概念与范畴的提炼。《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紧密跟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新动态,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加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秉承人类发展大道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来的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要放到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历史中来认识,放到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发展历程中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伟光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必须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和研究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动向,牢牢扎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为中国共产党作出更大历史贡献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力支持”。《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具有政治立场鲜明、主题覆盖范围广、热点问题聚焦、作者群学术水平深厚等特点。
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介绍了《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22—2023)》。该书是《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系列的十九辑,汇集了2022—2023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全书以崭新的视角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廓清了许多理论上的迷雾。
开幕式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以“党的自我革命是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障”为主题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关键是要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要坚持“三个务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坚持党的自我革命,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确保党和政权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会议研讨阶段由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潘洵主持。八位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研讨主题进行了深刻阐释。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柴尚金,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形态发展的创新意义”。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互相成就,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助推文明新形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超越西方现代性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文明成就谱写的人类文明新时代的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冯颜利,明确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他认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真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要从道理、学理上升到哲理,真正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信仰来指导具体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同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做到真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阐述了“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他认为,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神清气爽,富有活力;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要靠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来打通,这是两脉最终的汇合点或者融汇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教育强国建设”。他认为,教育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对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韩振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他认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作为主旨而存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做好的两个关键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完成各项使命任务,以及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遵循;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使命。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阐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6.30重要讲话精神”。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华文明走来,离开了中华五千年多的文明,解释不了中国特色,解释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道路、实践和谋划;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现代力量,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被赋予新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所饱含着的本质力量,在对象化和合乎逻辑的展开,就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周春明,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他认为,要从国际视野、国际格局、国际比较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一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极其不同,是人口众多的,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是在结合自身实际基础上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的进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前途一片光明,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显良,阐述了“坚守好魂与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他认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到马克思理论中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性聚变。
本次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等主题,各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广泛交流,贡献智慧,深刻阐明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